独居老人智能监测系统

一、 产品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加剧,国家老龄委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以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为重点,整合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

本系统依据国家老龄委指示精神和独居老人安全监测现实情况,摒弃采用老人更易接受的方式,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硬件,提出一套软硬结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对独居老人的安全监测。

二、 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为各社区独居老人。

三、 建设目标

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给独居老年人家里加装智能终端,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实现对独居老年人在家安全的生活智能监测服务。

四、 系统使用模式

(1)独立运行

对于没有任何系统集成要求或缺乏住户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本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软硬件解决方案,涵盖住户信息管理、数据采集、规则管理、用户告警、告警信息展示等功能,可直接部署使用。

(2)集成使用

对于有系统集成要求的用户,本系统可提供前端硬件设备,以及设备管理、数据采集透传、用户告警信息展示等功能模块,将本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或子模块进行使用。

五、 方案优势

(1)较视频监控方式的优势

    视频监控方式采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等技术能够准确高效识别老人是否在家、老人是否长时间不活动、老人是否摔倒不起等情形,但老人对室内部署视频监控很抵触,尤其在室内比较私密的地方,导致该方式实施难度大,近乎无法实施。

(2)较智能手环方式的优势

智能手环能够提供多种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定位功能,但普遍存在续航时间短,需要老人频繁关注电量和充电;在老人洗澡或手环充电后,经常忘记佩戴,导致手环使用率低。

(3)较Lora/Zigbee/蓝牙组网方式的优势

Lora/Zigbee/蓝牙组网方式均能提供低成本组网方式,但都依赖网关,增加后期运维的成本。

六、 智能终端设备方案

以每户为基本单位,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为保障项目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运用NB-IOT通信传输协议。

每户独居老人家中配备一块智能水表、三个红外感应设备(客厅大门入口、卧室及卫生间各一个)、一个门磁感应设备及五张NB物联网卡。

七、 报警触发条件

为防止独居老年人在家发生意外,却长时间不被人知道的事故发生,政府免费给老人家庭安装物联网设备进行监测,由于是无感知情况下的监测,为防止误报和漏报,提高报警的精准度,报警触发条件需经过精心设计和描述,避免多次假的“狼来了”造成真的“狼来了”却不知道。

4.1报警前提条件

独居老人,确实是一个人独自居住(有保姆或家属在家的活动视为非独居老年人的活动),老年人在家监测的意外才报警,外出了一律不报警。

4.2报警原理

报警原理是采用“倒计时”的方式,在老人进入到所居住的屋子后开启智能监测倒计时,一旦智能终端感应到老人的活动数据信息后,报警“倒计时”时间重置。(举个例子:比如独居老人进入到客厅监测范围,我们预设定好客厅四小时内监测不到老人活动数据即报警,前两个小时没监测到数据,也就是说再有两小时未监测到数据就会触发报警,此时如果监测到老人有活动数据,则报警时间又重新开始计算,即又从4小时开始倒计时。)

4.3报警场景

根据我们设备的安装地点不同,我们区分了不同地点的报警条件:

(一)判断老人是外出还是在家状态(大门门磁及客厅大门入口的红外感应综合判断)

若门磁先开后关然后客厅红外感应三分钟内监测到数据,则判断老人回家,所有的报警条件启动,若之前客厅能监测到数据,待门磁先开后关后客厅红外三分钟内未监测到数据,判断老人外出,所有的报警条件均处于关闭状态,待老人再次回家后重新启动报警程序。

(二)不同场景报警规则

地点一:客厅、厨房、非主卧

(1)判断老人在客厅、厨房或非主卧(通过安装在客厅大门入口、卧室及卫生间的三个红外感应综合判断)

老人外出归来后肯定是先进入客厅,客厅的红外感应设备首先监测到老人活动数据,此时判断老人在客厅并启动客厅的报警条件。

老人从其他区域进入到客厅、厨房或非主卧,其他区域红外感应均未监测到老人活动数据,或客厅红外感应监测到老人活动数据,此时判断老人在客厅、厨房或非主卧并启动报警条件。

(2)客厅、厨房或非主卧报警条件

老人处于客厅、厨房或非主卧环境,四小时内客厅红外感应设备和水表设备都未监测到感应数据或数据未变化,此时触发报警。在四个小时内一旦监测到数据变化,则报警时间重置,直到下一次监测不到老人活动数据变化重新开始四小时倒计时。

地点二:主卧室

(1)判断老人在卧室(通过安装在客厅大门入口、卧室及卫生间的三个红外感应综合判断)

老人从其他房间进入到卧室,其他房间红外感应均未监测到老人活动数据的同时,卧室红外感应监测到老人活动数据,此时判断老人在客厅并启动卧室的报警条件。

(2)卧室报警条件

因卧室属于休息区域,设定不同时间段不同的报警规则。

首先设置最早入睡时间及最晚起床时间,这段时间为睡眠时间,比如设定晚上7点为最早入睡时间,第二天早上10点是最晚起床时间。这段时间内即使卧室未监测到老人的活动数据也不触发报警。

除了上面说的时间段内,其他时间老人处于卧室环境,四小时内水表及卧室红外感应设备未监测到感应数据或数据未变化,此时触发报警。在四个小时内一旦监测到数据变化,则报警时间重置,直到下一次监测不到老人活动数据变化重新开始四小时倒计时。

特别注意:

    ①从早上10点(最晚起床时间)开始卧室报警倒计时启动,四小时内未监测到水表数据或红外数据即报警。

地点三:卫生间

(1)判断老人在卫生间(通过安装在客厅大门入口、卧室及卫生间的三个红外感应综合判断)

老人从其他房间进入到卫生间,其他房间红外感应均未监测到老人活动数据的同时,卫生间红外感应监测到老人活动数据,此时判断老人在客厅并启动卫生间的报警条件。

(2)卫生间报警条件

老人处于卫生间环境,一小时内水表及卫生间红外感应设备未监测到感应数据或数据未变化,此时触发报警。在一小时内一旦监测到数据变化,则报警时间重置,直到下一次监测不到老人活动数据变化重新开始一小时倒计时。

八、 报警分级及处置流程

独居老人在家中触发报警:

(1)发生报警地点为客厅及其他区域、卧室

平台将报警信息(报警信息显示同时还显示老人的手机,子女姓名,关系,手机,开门方式,既往病史等关键信息)发送到社区养老智能监测报警大屏上,并在大屏上亮起蓝色报警灯,若社区工作人员在一小时内接警,则报警关闭。

若社区工作人员一小时内未接警,则平台将此报警信息发送到街道养老智能监测报警大屏,在大屏上亮起橙色报警灯并发出报警声,若街道工作人员在接到报警信息后一小时内接警,则警报关闭。

若街道工作人员一小时内未接警,则平台将此报警信息通过app或微信小程序发送给主管领导,同时大屏上亮起红色报警灯

(2)发生报警地点为卫生间

平台将报警信息(报警信息显示同时还显示老人的手机,子女姓名,关系,手机,开门方式,既往病逝等关键信息)发送到社区养老智能监测报警大屏上,并在大屏上亮起蓝色报警灯,若社区工作人员在半小时内接警,则报警关闭。

若社区工作人半小时内未接警,则平台将此报警信息发送到街道养老智能监测报警大屏,在大屏上亮起橙色报警灯并发出报警声,若街道工作人员在接到报警信息后半小时内接警,则警报关闭。

若街道工作人员半小时内未接警,则平台将此报警信息通过app或微信小程序发送给主管领导,同时大屏上亮起红色报警灯